时间: 2025-05-01 01: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19
词汇“申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申举”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申述并举出”,即在陈述某事的同时,举出具体的例子或证据。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尤其是在需要详细说明或论证的场合。
由于“申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中的使用较少。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学术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用以强调在提出观点或立场时,同时提供具体的例证或数据支持。
由于“申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申述”和“举出”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强调证据和逻辑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申举”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需要说服他人的场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申举”可能带来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需要严谨论证的场合相关联。
由于“申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申举”用于构建一个需要详细论证的场景,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法庭辩论的情节。
由于“申举”与正式的论证相关,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场景,律师在法庭上陈述证据的画面,或者是学者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的声音。
由于“申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申举”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主要用于需要详细说明和举证的场合。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专业或正式的讨论。然而,由于其不常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词汇。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