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6:05
申冤 的字面意思是指向有权机构或个人陈述自己的冤情,请求得到公正的裁决或平反。基本含义是指寻求正义,纠正错误或不公的判决。
申冤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申”字有陈述、说明的意思,“冤”字则指冤屈、不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寻求正义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申冤常常与“青天大老爷”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民众对公正和正义的渴望。在社会背景中,申冤也反映了法律体系中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追求。
申冤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坚持。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
在个人生活中,申冤可能体现在对不公正待遇的抗议或寻求法律帮助的过程中。例如,当遇到不公正的判决或待遇时,人们可能会寻求法律途径来申冤。
在诗歌中,可以将申冤融入到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的描述中:
在黑暗的深渊中,我申冤,
呼唤着光明的到来,
不公的阴影,终将被驱散,
正义的曙光,必将照耀。
申冤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法庭、律师、法官等视觉形象,以及法庭上的辩论、陈述等听觉场景。这些联想加强了申冤在法律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在不同文化中,申冤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ppeal”(上诉)或“petition”(请愿),它们在表达寻求正义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申冤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法律体系中的正义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公正的渴望。通过对申冤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法律背景中的重要性。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