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3:13
死籍: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记录死亡人员的名册或档案。它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法律、行政或**领域,用以指代那些已经去世的人的官方记录。
在不同的语境中,“死籍”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死籍”一词源于古代对死亡**的官方记录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此“死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官方记录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社会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提到“死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死亡、结束和历史的沉淀。这个词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庄重感,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如果涉及到家族历史的研究或法律事务的处理,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和文件。
在创作中,可以将“死籍”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表达故事的终结或历史的转折点。例如,在小说中,某个角色的死亡可能被描述为“被永远地记录在了死籍之中”。
视觉上,“死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档案室,堆满尘封的文件和记录。听觉上,可能是翻阅纸张的沙沙声,或是古老钟表的滴答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文的“death register”或“death records”,它们在功能和意义上与“死籍”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死籍”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它在法律、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