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42
孀妻:指丧偶的妇女,即丈夫去世后的女性。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孀妻常常被描绘为坚强、悲情或需要社会支持的角色。例如,在古典文学中,孀妻可能需要面对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的重担。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孀妻一词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寡妇”或“丧偶的女性”等表达。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社会学领域,孀妻可能涉及遗产继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讨论。
同义词:寡妇、丧偶的女性
反义词:鳏夫(丧偶的男性)
词源:孀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孀”字意为寡妇,“妻”字意为妻子。
演变: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孀妻一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更多地被“寡妇”所替代。
在传统社会中,孀妻往往被视为需要特别关照的群体,她们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和社会歧视。随着社会进步,对孀妻的支持和尊重逐渐增加。
孀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情和坚强的联想,让人想到独自面对生活挑战的女性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孀妻可能出现在家庭故事或社区活动中,作为需要帮助和支持的角色。
在诗歌中,孀妻可以被描绘为夜晚的孤星,独自闪烁在无垠的宇宙中,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视觉联想:孀妻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独自坐在窗边的女性,窗外是寂静的夜晚。
听觉联想:孀妻可能让人联想到哀伤的音乐,如小提琴的低沉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孀妻的待遇和形象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孀妻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她们被尊重和保护。
孀妻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了解和尊重孀妻的角色和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多样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