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4:09
“十二兽”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它可能来源于某些特定的文化、神话、游戏或艺术作品中,指的是一组由十二种动物组成的集合。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十二兽”这个词汇可能是由“十二”和“兽”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十二”表示数量,“兽”表示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和演变。例如,中国的十二生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生肖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份和性格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用于纪年,还与人们的性格、命运和风水有关。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动物集合也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或神话背景。
对于许多人来说,“十二兽”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力量和时间的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艺术创作中。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可能会讨论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岁月的长河中,
十二兽悄然舞动,
鼠的机智,牛的坚韧,
虎的威猛,兔的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组精美的十二兽雕像,每个雕像都栩栩如生,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和表情。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神秘而庄严的旋律,伴随着十二兽的传说。
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动物集合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每个神祇都有自己的象征动物和属性。
“十二兽”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艺术和神话背景下,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了解和探索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3.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