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7:55
代笔:指代替他人写作的行为,通常是在他人无法或不愿意亲自写作的情况下,由另一个人代为完成写作任务。
代笔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代”和“笔”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代替”和“写作”的意思。在古代,代笔多指文人代替他人写作,而在现代,这一词汇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各种写作活动。
在**传统文化中,代笔有时被视为一种辅助性的工作,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重视,代笔行为有时会引发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
代笔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信任、依赖和专业性。在正面情感上,它代表了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在负面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原创性和真实性的质疑。
在学生时代,我曾帮助一位同学代笔完成了一篇英语作文,这让我意识到了代笔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代笔”融入到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中:
在寂静的夜里,我代笔书写,
字字句句,流淌着他人的思绪。
笔尖跳跃,心随字行,
代笔之手,绘出心中的画。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作家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笔,专注地为他人书写。 听觉联想:听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伴随着思考的沉默。
在英语中,“ghostwriting”一词与“代笔”相对应,指的是为他人写作但不署名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代笔的态度和法律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代笔这一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涉及到信任、专业性和原创性等多个层面。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背景。
1.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