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11
“凛然不可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态度严肃,不可侵犯。它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非常严肃,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或行为举止。
“凛然不可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凛然”形容严肃、冷峻的样子,“不可犯”则表示不可侵犯。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纪律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凛然不可犯”这个词汇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权威和纪律性的人物或行为,反映了社会对这些品质的推崇。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纪律和尊重。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敬畏和尊重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严肃的会议上感受到“凛然不可犯”的氛围,会议主持人的严肃态度和会议的正式性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目光凛然不可犯,如同冬日的寒风,刺骨而坚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穿军装的将军,面容严肃,目光坚定,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进行曲或军队的号角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osing and unapproacha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严肃和不可侵犯的意味是相似的。
“凛然不可犯”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形容人的气质和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权威和纪律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其御将帅也,~,而四方之士归之者,礼遇勤至。
1.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可】
5.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