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36
“功利”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追求实际效果或利益,强调行为的实用性和效益。在伦理学中,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行为的对错取决于它们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它们是否能带来最大的幸福或利益。
“功利”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义直接关联到“功效”和“利益”。在西方哲学中,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起源于18世纪,由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等人发展,强调行为的道德价值应基于其产生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广泛,特别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人们常常被鼓励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功利”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自私和缺乏道德考虑。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冷酷、计算和缺乏人情味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行为明显表现出功利性,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失望,因为它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不真诚和利益交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功利的世界里,我寻找一片纯净的天空,那里没有计算,只有真诚的呼吸。”
视觉上,“功利”可能让人联想到冷冰冰的办公室、闪烁的电脑屏幕和不断滚动的股票行情。听觉上,可能是键盘的敲击声和电话的忙碌声。
在英语中,“功利”可以对应为“utilitarian”,在德语中为“nutzenorientiert”,在法语中为“utilitaire”。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实用性和效益。
“功利”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行为动机,也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某些方面。了解和分析“功利”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利益时,不应忽视道德和情感的价值。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