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20
“以太”(Ether)一词源自希腊语“aithēr”,原意是指天空或天上的纯净、透明的元素。在古典物理学中,以太被认为是充满整个宇宙的介质,是光波传播的媒介。然而,随着相对论的提出,以太的概念被科学界所摒弃。
以太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初用于描述天空或天上的元素。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太在物理学中的概念经历了从假设到被否定的过程。
在西方文化中,以太常与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在东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与“气”或“灵”等概念相呼应。
以太一词常带有一种神秘和超越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限的空间和深邃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以太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难以言喻的体验或感受,如冥想时的精神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以太的海洋中,灵魂自由翱翔,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以太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星辰和宁静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以太的概念可能与“气”(**)、“普拉纳”(印度)等概念相呼应,都涉及到生命力和宇宙能量的概念。
以太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科学领域已被废弃,但在文学、哲学和艺术中仍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它提醒我们,语言和概念是不断演变的,而理解和表达这些概念的能力是语言学*的核心。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