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44
挂不住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无法稳定地悬挂在某处,容易掉落。在日常语言中,它常被引申为形容人的面子、尊严或情感上无法承受某种情况,感到尴尬或难堪,无法保持镇定或自尊。
"挂不住" 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物体悬挂的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尴尬或失败时的感受。
在**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挂不住" 反映了人们对面子的重视。在社交场合中,保持面子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礼仪。
"挂不住"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尴尬、难堪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社交失败或个人尊严受损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挂不住" 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某些尴尬场合中的感受,如在公开演讲中忘词或在工作汇报中出错。
在诗歌中,"挂不住" 可以用来形容月亮的摇曳,如:“夜空中,月儿挂不住,轻轻摇曳在云端。”
视觉上,"挂不住" 可能让人联想到摇摇欲坠的物体或人物尴尬的表情。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尴尬的沉默或人群的窃窃私语。
在英语中,"挂不住" 可以对应 "can't save face" 或 "lose face",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面子的重视。
"挂不住"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的物理状态,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交情境。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