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0:05
悔棋:在棋类游戏中,指一方在已经走完一步棋后,由于认为这步棋不利或失误,请求撤销这步棋并重新走一步的行为。
“悔棋”一词源于**古代的棋类游戏,如围棋、象棋等。在这些游戏中,玩家有时会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希望重新走一步,这种行为逐渐被称作“悔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来比喻人生中的后悔和重新选择。
在**文化中,“悔棋”常常被视为一种不诚实或不公平的行为,因为它破坏了游戏的规则和精神。然而,在某些非正式的棋局中,允许悔棋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悔棋”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人生中的错误决定和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改变和重新开始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和朋友下棋时遇到过悔棋的情况。虽然一开始觉得有些不公平,但后来意识到这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增加了互动和乐趣。
诗歌: 悔棋一着,人生如梦, 错步难回,时光匆匆。 愿重来时,心无旁骛, 棋局再开,笑对风云。
视觉:想象一个棋盘上,一个棋子被轻轻拿起,放回原来的位置,周围是安静的棋室和专注的棋手。 听觉: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音,伴随着棋手轻声的叹息或微笑。
在西方棋类游戏中,如国际象棋,“悔棋”通常是不被允许的,强调游戏的规则和公平性。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如*和日本,悔棋在非正式的棋局中可能更为常见,反映了不同的游戏文化和社交惯。
“悔棋”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棋类游戏中的一个行为,也反映了人生中的后悔和重新选择的机会。它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
1.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2.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