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3:50
词汇“悔气”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方言词汇。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假设“悔气”是“晦气”的误写。以下是对“晦气”的分析:
“晦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形容运气不好,遭遇不顺利的事情。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运气不佳,或者某件事情的结果不如预期。
“晦气”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晦”字原指阴暗、不明显,后来引申为不顺利、不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晦气”逐渐固定为形容运气不佳的词汇。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对运气和命运持有一定的信仰,因此“晦气”这样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在一些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避免“晦气”,比如挂红灯笼、贴春联等。
“晦气”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幸和挫折。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使人在遇到困难时更加沮丧。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某人连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可能会自嘲地说自己“晦气”,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希望改变现状的愿望。
在诗歌中,可以将“晦气”融入到描述不幸遭遇的诗句中,如:“晦气如影随形,愁云惨雾笼心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如“bad luck”或“misfortune”,它们在表达不幸和运气不佳的含义上与“晦气”相似。
通过对“晦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广泛,且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深入理解中文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