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0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2:08
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或现象来势迅猛,覆盖范围极广,如同天和地都被覆盖住一样。基本含义是指某种力量或影响非常强大,无处不在,无法逃避。
在文学作品中,扑天盖地 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如风暴、洪水)或战争的惨烈场面,强调其破坏力和广泛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或强烈的现象,如广告宣传、舆论压力等。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军事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现象的规模和强度。
同义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波澜壮阔 反义词:微不足道、细水长流
同义词中,“铺天盖地”与“扑天盖地”意思相近,都强调覆盖的广泛性。“席卷而来”则更强调来势的迅猛。反义词“微不足道”和“细水长流”则分别表示影响力小和缓慢而持续的影响。
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扑”和“盖”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形容动作的广泛和强烈。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常用来形容自然现象或战争的规模。
在文化中,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常与自然灾害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敬畏和无力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形容信息爆炸和舆论压力,反映了社会快速变化和信息传播的特点。
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让人联想到无法控制和逃避的强大力量。这种联想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可能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自然灾害,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其影响之广和破坏之大,确实可以用“扑天盖地”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暴扑天盖地,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
大地颤抖,人心惶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风暴或战争的画面,天空和地面都被乌云和烟尘覆盖,给人一种压迫和震撼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雷声、风声和人们的呼喊声,增强了词汇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ll-encompassing" 或 "overwhelming",虽然这些词汇没有直接对应“扑天盖地”的视觉冲击力,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和强烈影响的概念。
扑天盖地 这个词汇在描述**和强烈现象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现象的物理规模,还表达了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情感反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