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6:2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6:28:45
“扑地掀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种力量或动作之大,能够撼动地面,掀起天空。这个成语形容力量极大,影响极广,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巨大的变动。
在文学作品中,“扑地掀天”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重大的震撼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情绪爆发或某个的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重大历史**或社会变革的影响。
同义词:惊天动地、翻天覆地、震撼人心
反义词: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扑地掀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扑地”和“掀天”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绘了力量之大。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强烈影响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扑地掀天”常与英雄主义和壮烈牺牲联系在一起,如在描述古代战争或革命时。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力量和变革的敬畏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改变世界的大**,以及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的英雄人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历史讲座中听到“扑地掀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古代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这个成语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的伟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扑地掀天风雷动,英雄血染战旗红。”
想象一幅画面:狂风暴雨中,雷电交加,大地震动,天空仿佛被撕裂。这样的场景与“扑地掀天”的意象相契合,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ke the earth”或“rock the heavens”,虽然不如“扑地掀天”那样形象生动,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强烈影响和震撼。
通过对“扑地掀天”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强烈情感和巨大变动中的作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成语,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只管~无了休,着甚么来由。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掀】
(形声。从手,欣声。本义:举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掀,举出也。 、 《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掀公以出于淖。
【组词】
掀掀、 掀然、 掀擢、 掀拳裸袖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