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1:48
夺门之变:这个词汇源自历史,特指明朝嘉靖年间(1521-15)发生的一次宫廷政变。具体指的是1542年,一群宫女试图谋杀嘉靖的,因行动失败,宫女们被处死,这一**被称为“夺门之变”。字面意思是指宫女们试图通过夺取宫门控制权来实施政变。
在文学作品中,“夺门之变”常被用作象征或比喻,代表突如其来的危机或政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相关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夺门之变”直接来源于明朝历史**,后来在历史学和文学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类似宫廷政变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夺门之变”不仅是一个历史,也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常被用来警示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宫廷生活的阴谋。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论据或例证。
在诗歌中,可以将“夺门之变”用作隐喻,描述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斗争或危机:
在现代的宫廷,无声的夺门之变, 权力与阴谋交织,夜幕下的暗流涌动。
结合历史剧的画面和紧张的音乐,可以很好地展现“夺门之变”的氛围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宫廷政变也有特定的词汇,如“coup d'état”(法语,意为政变),但每个词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夺门之变”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也提供了对权力、政治和人性深刻洞察的机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视野。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