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1:55
“夺锦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有才能的人在竞赛中夺得锦标。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具有超群的才能,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荣誉。
在文学作品中,“夺锦之才”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科举考试或文学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赞扬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比赛中表现出色。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学术竞赛等,也可以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表现突出的个体。
同义词:
反义词:
“夺锦之才”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中的状元(第一名)被称为“夺锦”,因此“夺锦之才”即指那些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夺得状元的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扩展到了各个领域,用来形容在任何竞赛中表现出色的人。
在**文化中,“夺锦之才”体现了对才能和成就的高度赞扬。它反映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激励着人们追求卓越,努力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它激励人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夺锦之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在编程比赛中展现了夺锦之才,他的成功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我们这个小团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动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如鱼得水, 夺锦之才,光芒万丈,不可一世。”
想象一个颁奖典礼的场景,获奖者在掌声中走上领奖台,手中举着象征荣誉的奖杯,这一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都与“夺锦之才”紧密相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lent to win laurels”或“a champion in the mak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竞争中取得卓越成就的含义。
通过对“夺锦之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赞扬,也是对努力和成功的肯定。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鉴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锦】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汉襄邑县贡织文。”-锦,襄邑织文。 、 《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皆奉玉锦束请觌。 、 《礼记·中庸》-衣锦尚絅。 、 《诗·秦风·终南》-锦衣狐裘。
【组词】
锦囊、 锦衾、 锦帆、 锦覆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