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1:45
词汇“子母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或特定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子母笺”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种书写或记录方式,其中“子”和“母”分别代表不同的部分或层次。在某些文献中,“子”可能指具体的细节或子项,而“母”则指整体或母项。
由于“子母笺”在现代语境中不常见,其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专业领域(如古代文献研究、书法艺术等)。
“子母笺”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书写和记录方式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用法逐渐减少,导致其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家族谱系和文献记录非常重要,因此“子母笺”可能在那个时期被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记录方式逐渐被更现代的方法所取代。
对于现代人来说,“子母笺”可能带有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与古代文化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由于“子母笺”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家族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一概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子母笺”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传承和联系,例如:
由于“子母笺”是中文词汇,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子母笺”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书写和记录方式的特点。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3.
【笺】
(形声。从竹,戋(jiān)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 、 《广雅》-笺,书也。 、 孔颖达《毛诗正义》-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组词】
笺释、 笺疏、 笺训
注释的文字。
【引证】
韩愈《施先生墓铭》-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组词】
;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