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39
信笺:信笺是指用于书写信件的纸张,通常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装饰,如信头、水印、边缘装饰等。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也体现了写信人的品味和礼仪。
信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用于书写官方文件的纸张,后来逐渐泛指用于书写信件的纸张。随着技术的发展,信笺的形式也从手工制作的精美纸张演变为机器生产的标准化产品。
在传统文化中,信笺不仅是通信的工具,也是礼仪和文化的体现。不同场合和目的可能会使用不同风格和材质的信笺,如婚礼请柬可能会使用带有花卉图案的信笺。
信笺常让人联想到温馨、传统和个人的情感交流。它代表了手写的温度和个性化的表达,与冷冰冰的电子邮件形成鲜明对比。
在个人生活中,信笺可以用于写给亲友的信件,尤其是在特殊节日或纪念日,使用精美的信笺可以增加信件的情感价值。
在诗歌中,信笺可以被用来象征思念和距离:
月光下,我展开那张泛黄的信笺, 字迹间,是你遥远的温柔。
信笺可能让人联想到翻阅纸张的沙沙声,或是墨水在纸上慢慢干透的情景。视觉上,信笺的图案和颜色可以唤起不同的情感和记忆。
在不同文化中,信笺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信笺可能更多地与个人通信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信笺可能还承载着更多的礼仪和文化意义。
信笺作为一种传统的通信工具,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被电子邮件等新兴通信方式所取代,但它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仍然不可忽视。学习和理解信笺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笺】
(形声。从竹,戋(jiān)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 、 《广雅》-笺,书也。 、 孔颖达《毛诗正义》-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组词】
笺释、 笺疏、 笺训
注释的文字。
【引证】
韩愈《施先生墓铭》-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组词】
;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