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0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00:56
词汇“刖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也没有明确的现代含义。根据字面分析,“刖”是一种古代的刑罚,指的是砍去脚的刑罚,而“罪”则是指犯罪或过错。因此,“刖罪”可以理解为因犯罪而受到刖刑的惩罚。
“刖罪”的字面意思是指因犯罪而受到刖刑的惩罚。
由于“刖罪”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被使用。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种刑罚。
由于“刖罪”不是一个现代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用于历史或法律文献中:
同义词:断足、砍脚 反义词:无罪、赦免
“刖”字源自古代汉语,是一种古代的刑罚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已被废除。
在**古代,刖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用于惩罚严重的犯罪行为。这种刑罚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严酷法律和道德观念。
提到“刖罪”,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古代刑罚的残酷性和人权问题的思考,带来一种沉重和悲惨的情感反应。
由于“刖罪”不是一个现代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刖罪”用于描述古代背景的故事或诗歌中,以展现古代社会的法律和刑罚。
结合古代刑罚的图像或描述古代刑罚的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刖罪”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刑罚如断肢、截肢等也有存在,但具体名称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刖罪”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和刑罚体系。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刖】
(形声。从刀,月声。本义: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刖,绝也。 、 《广雅》。假借为“蚏”-刖,断也。 、 《说文》-蚏,断足之刑也。 、 《周礼·司刑》。注:“断足也。周改髌作刖。”-刖五百。 、 《左传·庄公十六年》-刖强鉏。 、 《史记》-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
【组词】
刖足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