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8:26
惯贼:指经常从事盗窃活动,有长期偷窃惯的人。这个词汇强调了行为的重复性和惯性,通常带有负面评价。
“惯贼”一词由“惯”和“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惯”指的是惯或以为常,“贼”则是指偷窃或抢劫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惯贼”。
在**文化中,盗窃被视为严重的道德败坏行为。因此,“惯贼”这个词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反映了社会对违法行为的普遍反感。
“惯贼”这个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如厌恶、恐惧或愤怒。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犯罪、不安全和道德沦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经常做一些不诚实的事情,可能会被身边的人戏称为“惯贼”,以此来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将“惯贼”比喻为偷走人们心灵宁静的负面情绪:
黑夜的惯贼,悄无声息, 偷走了星光,留下了阴影。 它在心中潜行,无声无息, 盗走了希望,留下了空虚。
在英语中,“惯贼”可以对应为“habitual thief”或“serial thief”。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带有负面意义,强调了行为的重复性和*惯性。
“惯贼”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强烈的负面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犯罪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1.
【惯】
(形声。从心,贯声。本义:习惯,惯常)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惯,习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惯,则能获禽。 、 《宋书·宗悫传》-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 、 《回忆我的母亲》-但是她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组词】
惯熟、 惯历、 惯经、 惯有
纵容;迁就。
【引证】
【组词】
惯宠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