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15
“惯用语”是指在语言中广泛使用并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短语或表达方式,这些短语的意义往往不能从其组成单词的字面意义直接推断出来。惯用语通常具有比喻或象征的意味,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惯用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惯用语常被用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口语交流中,惯用语则有助于快速传达复杂的情感或概念。在专业领域,特定的惯用语可能具有特定的技术含义。
惯用语的词源往往与历史、文化或社会背景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惯用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变化,甚至有些会逐渐被淘汰或被新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惯用语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例如,某些惯用语可能只在特定的地区或社群中流行,反映了这些地区或社群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惯用语往往能够唤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例如,“一箭双雕”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高效和巧妙,而“画蛇添足”则可能让人想到多余和过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感。例如,当描述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时,我们可能会说“他忙得像只蜜蜂”。
在诗歌或故事中,惯用语可以被创造性地使用,以增强文本的深度和丰富性。例如,在一首诗中,可以使用“心如止水”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平静。
惯用语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达。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通过一幅描绘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的画作来表现。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惯用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含义。例如,英语中的“break a leg”(祝好运)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但其含义可以通过“加油”或“祝你成功”来传达。
惯用语是语言的精髓,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层含义。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惯用语对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力至关重要。
1.
【惯】
(形声。从心,贯声。本义:习惯,惯常)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惯,习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惯,则能获禽。 、 《宋书·宗悫传》-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 、 《回忆我的母亲》-但是她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组词】
惯熟、 惯历、 惯经、 惯有
纵容;迁就。
【引证】
【组词】
惯宠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3.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