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3:04
词汇“惰偷”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惰”通常指懒惰,不愿意努力或行动;“偷”则通常指偷窃或悄悄地拿走不属于自己东西的行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懒惰到连偷窃都不愿意去做的极端状态。
由于“惰偷”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会被广泛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极度懒惰的人。
由于“惰偷”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懒惰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品质,因此“惰偷”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极度懒惰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使用“惰偷”这个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或与朋友的闲聊中,可能会用它来开玩笑或形容某个特别懒惰的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惰偷”作为一个角色特征,用来形容一个极度懒惰的主人公,从而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深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极度懒惰的人,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惰偷”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但它反映了人们对懒惰行为的负面评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2.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