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3:52
爨龙颜碑: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块古代石碑,上面刻有关于爨龙颜的生平事迹和功绩。爨龙颜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历史人物,该碑文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文学和学术领域,爨龙颜碑常被提及作为研究古代西南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实物证据。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专门的历史或考古学讨论中。
同义词:古代石碑、历史碑文 反义词:现代文献、电子记录
爨龙颜碑的名称来源于碑文所记载的人物爨龙颜。在古代,石碑是记录重要人物事迹的常见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石碑成为了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
在古代,石碑是官方和民间记录历史、表彰功绩的重要方式。爨龙颜碑**作为这一传统的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视。
提到爨龙颜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的厚重感。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过爨龙颜碑的复制品,那次经历让我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爨龙颜碑立千年, 字字铭刻古风烟。 时光流转碑仍在, 诉说往昔英雄篇。
想象一下,站在爨龙颜碑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流逝。配合古筝的悠扬旋律,更能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石碑也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如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它们都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爨龙颜碑作为一个历史文物,不仅记录了特定人物的生平,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3.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4.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