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1:43
词汇“挠退”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也没有明确的基本定义。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组合来进行分析。
“挠”通常指的是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抓、刮或摩擦,而“退”则意味着向后移动或撤退。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挠退”可能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抓挠的方式使某物或某人后退。
由于“挠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在文学或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通过抓挠来迫使对方后退的行为,但在专业领域中可能没有特定的应用。
由于“挠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同义词:迫退、逼退 反义词:前进、推进
由于“挠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挠退”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策略或行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挠退”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不会遇到与“挠退”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挠退”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比如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时的退缩行为。
由于“挠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与“挠退”直接对应的词汇。
总的来说,“挠退”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被用作一个有趣的表达方式。
1.
【挠】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挠,扰也。 、 《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百度。 、 《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 、 《韩非子·八经》-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 、 《汉书·晁错传》-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 宋·苏轼《教战守》-挠以军法。
【组词】
挠乱、 挠滑、 挠正、 挠动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