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3:34
“原形毕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的真实面目完全暴露出来,不再隐藏或伪装。基本含义是指隐藏的真相或本质被揭露,通常带有负面或批评的意味。
“原形毕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最初可能用于描述妖怪或恶人在被识破后暴露出其真实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现在广泛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伪装被揭穿。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最终暴露出真实面目的人。它反映了社会对于真诚和诚信的重视。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失望或批评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上看似正直,实则内心阴暗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职场见过一位同事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原形毕露,显示出他自私和不顾团队的一面。
在诗歌中,可以将“原形毕露”融入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夜幕降临,星辰原形毕露,点亮了黑暗的天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镜子前,镜子中反射出他的真实面目,而非他平时展示的假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揭露真相时的紧张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w one's true colors”,意指展示真实的本性或意图。
“原形毕露”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讵意被其一火,原形已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看它往哪里逃遁呵!(何其芳《理性与历史》)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毕】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畢,田网也。 、 《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田守毕弋。 、 《汉书·扬雄传》-其余荷垂天之毕。 、 《论衡·偶会》-耒遭民田之毕。
【组词】
毕戈
4.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