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2:03
“停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从字面上理解,“停”意味着停止或中断,“刻”通常指时间的一个单位,即十五分钟。因此,“停刻”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刻停止或暂停。
由于“停刻”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方言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时间的暂停或中断。在专业领域,如钟表制造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指特定时间点的停止或记录。
由于“停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停”和“刻”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的时间暂停行为。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时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因此“停刻”可能在这些情境下有更深的象征意义,比如在纪念某个重要**时。
“停刻”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间的静止,这种静止可能带来一种宁静或沉思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关键时刻的暂停,带来紧张或期待的情感。
由于“停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停刻”来描述时间的静止,如:“在那春日的午后,时间停刻,花儿也静默。”
“停刻”可能让人联想到老式钟表的指针突然停止的画面,或者是电影中为了强调某个瞬间而采用的静止帧技术。
由于“停刻”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停刻”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时间暂停的独特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和意义。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