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33
“口条”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在不同的语境下,“口条”的使用有所不同:
“口条”作为食材的用法源自对动物舌头的直接描述,而作为形容口才的用法可能是后来在口语中发展出来的比喻用法。
在**文化中,食材“口条”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喜爱。而在社会交往中,形容某人“口条好”则是一种对个人沟通能力的肯定。
对于喜欢烹饪的人来说,“口条”可能唤起对美食的期待和满足感。而对于社交场合,形容某人“口条好”则可能让人联想到这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烹饪时选择使用“口条”作为食材,或者在评价某人的沟通能力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口条般滑溜,每一句都精准地击中要点。”
看到“口条”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烹饪时的香气和食物的色泽。听到这个词,可能会想到人们在讨论美食时的兴奋语气。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对应食材的词汇可能是“tongue”,而形容口才的词汇则更多样化,如“eloquent”、“articulate”等。
“口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代具体的食材,也可以形容人的口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