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1:3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1:32:01
曼陀罗(Mandala)源自梵语,字面意思是“圆”或“中心”,在印度教和**中,曼陀罗是一种象征宇宙的几何图形,通常由圆形和方形组成,代表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曼陀罗一词源自梵语“मण्डल”(maṇḍala),最初在印度教和**中使用,后来被荣格引入心理学领域,成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
在印度教和中,曼陀罗是一种重要的符号,用于冥想和仪式,帮助信徒集中精神,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觉悟。
曼陀罗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平衡的感觉,它那复杂而有序的图案让人联想到宇宙的宏伟和生命的循环。
在我的生活中,曼陀罗常常出现在冥想和瑜伽练*中,帮助我集中注意力,找到内心的平静。
诗歌:
在心灵的画布上,我绘制曼陀罗,
圆与方交织,和谐共舞。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内心的秩序,宇宙的歌。
曼陀罗的图案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音乐和冥想时的宁静氛围,它的几何形状也让人想到精美的**艺术品。
在不同文化中,曼陀罗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在许多**和精神实践中,它都代表了宇宙的秩序和内心的平衡。
曼陀罗是一个充满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和精神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心理学和艺术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对曼陀罗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秩序与和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
【曼】
(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曼,引也。 、 《诗·鲁颂·閟宫》-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 《列子·汤问》-韩娥因曼声哀哭。 、 《淮南子·泛论》-侯同曼声之歌。 、 《楚辞·招魂》-娥眉曼睩。长发曼鬋。 、 《汉书·礼乐志》-曼寿。 、 《汉书·司马迁传》-曼辞以自解。 、 《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曼声歌之。
【组词】
曼胡、 曼寿、 曼啸、 曼志、 曼靡、 曼曼
2.
【陀】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山冈。
【引证】
元·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