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6:00
“妖贼”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行为不端、狡猾奸诈的人,尤其是那些利用诡计或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的人。字面意思上,“妖”通常指妖怪或邪恶的事物,“贼”则指小偷或盗贼,两者结合,强调了其行为的恶劣和不可信任。
在文学作品中,“妖贼”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阴险狡诈的角色,如反派或敌对势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诚实或不值得信赖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指代那些违反规则或道德标准的人。
“妖贼”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结合了“妖”和“贼”两个字的基本含义。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妖怪和盗贼都是常见的负面形象,因此这个词的组合自然形成了对恶劣行为的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妖怪和盗贼都是被社会所排斥和恐惧的对象。因此,“妖贼”这个词在社会背景中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常用来警示人们远离不正当的行为和人物。
“妖贼”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厌恶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择手段、心机深沉的人,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那些总是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的人,我可能会用“妖贼”来形容他们,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和警告。
在创作中,可以将“妖贼”作为一个角色的标签,赋予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故事线,让读者在厌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的多面性。
视觉上,“妖贼”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和闪烁的目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而狡猾的笑声或是阴谋诡计的窃窃私语。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schemer”或“con artist”来对应“妖贼”的概念,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那些善于欺骗和操纵的人。
“妖贼”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强烈的负面标签,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端、狡猾奸诈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人物或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1.
【妖】
(形声。从女,夭声。)。
同本义。
【引证】
《三苍》-妖,妍也。 、 《楚辞·天问》-妖夫曳衔。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妖冶,美好也。”-妖冶闲都。 、 清·侯方域《壮梅堂文集》-妖姬静女。
【组词】
妖妍、 妖姿、 妖异、 妖丽、 妖靡、 妖蛊、 妖姬、 妖玩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