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3:36
词汇“奋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奋拔”字面意思是指奋力拔起或超越,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困难或挑战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努力和决心,力求突破或提升。
在文学作品中,“奋拔”可能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挠,如“他在困境中奋拔而出,最终取得了成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体育、军事或企业管理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团队或个人的积极进取态度。
“奋拔”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奋”意为振作、奋发,“拔”意为拔起、超越。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或是在学术上的突破。
在**传统文化中,“奋拔”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相呼应,强调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不懈努力。
“奋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或是励志故事,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设定目标或面对挑战时使用“奋拔”这个词汇来激励自己,如“我要奋拔向上,实现我的梦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奋拔”来描绘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山高路远何所惧,
奋拔之心不可摧。
风雨兼程志不改,
终将登顶见日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陡峭的山路上奋力攀登,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强化“奋拔”的正面形象。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trive”或“overcome”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奋拔”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传递的积极信息和励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