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7:00
烂眼钱 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某些地区的口语中使用。字面意思指的是破损的、不完整的硬币或纸币,尤其是那些因为磨损严重而难以辨认面值的货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那些来源不明、不正当或不值得信任的钱财。
在不同的语境中,“烂眼钱”的使用有所不同:
“烂眼钱”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显然是由“烂眼”和“钱”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在方言中,“烂眼”通常指破损或磨损严重的东西,因此与“钱”结合后,形成了这个特定的词汇。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人们可能更频繁地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实。这个词汇也可能与人们对金钱的某种态度或看法有关,比如对不正当财富的鄙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或贬义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破损、不完整或不正当的金钱。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贫困、不公或道德上的瑕疵。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不正当或不值得信任的金钱交易,或者用来形容自己的经济困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烂眼钱”用作隐喻,来形容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在破败的事物: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 人人追逐着金光闪闪的梦, 却不知, 脚下踩着的, 是无数烂眼钱的残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堆破损的硬币或纸币,它们的颜色暗淡,边缘磨损,给人一种破败和贫困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忧郁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比如在英语中,可以用“shabby money”或“dirty money”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烂眼钱”这个词汇虽然在正式场合不太常见,但在日常口语和某些文学作品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方言,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钱】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引证】
《说文解字》锴注-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 、 《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龟贝金钱。 、 《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钱覆其上。 、 、
【组词】
钱眼、 钱价、 钱范、 钱幕、 钱缗、 钱品、 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