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10
太守:古代**官职名,主要指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郡或一州的政务,包括军事、司法、财政等事务。太守的职位在汉代确立,后世沿用,直到明清时期被知府等职位取代。
太守一词源于汉代,最初是指管理一郡的长官。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守的职责和地位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基本职能保持不变。到了明清时期,太守被知府等职位取代。
在**古代,太守是地方行政的核心人物,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地方的稳定和发展。太守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为清官或贪官,反映了社会对官员的期待和评价。
太守一词常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复杂和官员的责任重大。在正面情感上,太守可能让人想到清廉、公正的官员形象;在负面情感上,可能让人想到腐败、无能的官员形象。
在历史学*中,太守作为研究古代官制的重要对象,帮助我理解了古代地方行政的运作方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太守一词来描绘官员的形象和职责:
清风拂面来,太守坐堂中。
案牍劳形影,民心系手中。
太守的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服、官帽,以及古代衙门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古代官员宣读政令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太守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职责,如罗马帝国的proconsul(行省总督)。
太守作为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其职责和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太守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官制和地方行政的运作,这对于我的历史学*和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