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5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3:57
献身的字面意思是指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时间、甚至生命奉献给某项事业、组织或个人。基本含义是指无私地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某个目标或对象。
“献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仪式中的奉献行为,后来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人对事业、国家、家庭的奉献。
在**文化中,“献身”常与忠诚、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忠臣义士,现代的科学家、医生等。在西方文化中,“献身”也常与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相关联。
“献身”一词常带有一种崇高、悲壮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私、勇敢和牺牲。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奉献精神的敬仰和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献身”可能体现在对家庭的无私付出,对工作的全情投入,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
在诗歌中,“献身”可以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星辰的指引下,我献身于无尽的探索,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献身于永恒的追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专注工作的场景,或一位医生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严、激昂的乐曲,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在英语中,“献身”可以对应为“devotion”或“dedication”,在法语中为“dévouement”,在德语中为“Hingabe”。这些词汇都强调了无私奉献和全心投入的概念。
“献身”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对事业、家庭、社会的奉献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献身”这一词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