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11
词汇“献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献遗”可以理解为“献出遗物”或“献出遗产”的意思。在这里,“献”意味着无私地给予或奉献,而“遗”则指遗留下来的东西,如遗物、遗产等。
由于“献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人将其祖先或前人留下的宝贵物品或文化遗产无私地奉献给社会或国家。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文化遗产保护或捐赠的特定情境下。
由于“献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献”和“遗”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背景下,“献遗”这个词汇体现了个人或家族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无私、奉献和尊重历史的文化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对前人贡献的敬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或捐赠活动时。例如,参与家族文物捐赠给博物馆的活动,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献遗”来描述一个家族将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以此来强调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将家族的古籍或艺术品交给博物馆的场景,这样的画面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尊重。
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如英文中的“donate”或“contribute”。
“献遗”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个人或家族对社会的贡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