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9:47
献酬交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互相赠送和回报”,通常用来形容人际交往中礼尚往来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社交互动中,人们不仅给予,也期待得到回报,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互惠性。
在文学作品中,献酬交错 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别是在描述宫廷、官场或商业交易中的人际互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或讨论人际关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互动的模式和动机。
同义词:礼尚往来、互惠互利、投桃报李 反义词:单方面付出、一厢情愿
献酬交错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在社交中互相尊重和回报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场景可能更加广泛。
在传统文化中,献酬交错**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即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人际关系的平衡和互惠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正式和传统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或复杂的社交场合。在现代应用中,它可能带有一种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商务谈判中观察到献酬交错的现象,双方通过礼物和承诺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献酬交错 融入描述人际关系的诗句中,如:“红尘中献酬交错,人情冷暖自知。”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面或古典音乐,可以更好地体现献酬交错 的氛围和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reciprocity”或“quid pro quo”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性。
献酬交错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互惠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还是其他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际交往的本质。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
乐声竞奏,水陆并陈。文官武将轮次把盏,~。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酬】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酬,主人进客也。
【组词】
酬献、 酬劝
3.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4.
【错】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 、 《通俗文》-金银要饰谓之错镂。 、 《淮南子·说山》-鼎错日用而不足贵。
【组词】
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