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1:44
“倒戈卸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士兵在战场上放弃抵抗,脱下盔甲,表示投降或背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改变立场,放弃原有的支持或信仰。
“倒戈卸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士兵在战场上脱下盔甲表示投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背叛或改变立场的情境。
在**文化中,忠诚和坚定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倒戈卸甲”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着不忠诚或不可靠。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背叛和不忠的负面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战争、背叛和失望。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关键时刻的不可靠行为,例如在商业谈判中突然改变立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倒戈卸甲,星辰为之黯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脱下盔甲的场景,带来一种投降和放弃的感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的音乐来表达这种背叛和失望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coat”或“switch sides”,但这些表达没有“倒戈卸甲”那样强烈的视觉和历史背景。
“倒戈卸甲”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描述了战争中的具体行为,也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背叛或改变立场的情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问:‘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如何?’师曰:‘倒戈卸甲,虎丘忌日拈香。’
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宋·惟白《续传灯录》)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卸】
(会意。从卩,从止,从午。卩(jié),像人形;止,息止;午,指马。合起来表示停车解马。本义:解马卸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卸,舍车解马也。 、 《广韵》-卸,卸马去鞍。 、 杜甫《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空烦卸马鞍。
【组词】
卸车;卸鞍
4.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