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9: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01:52
政敌 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政治领域中与自己持有不同政见或立场的对手或敌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政治斗争中与自己对立的个人或团体,他们可能在政策、意识形态或权力争夺上与自己存在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政敌可能被描绘为阴谋家或正义的挑战者,取决于作者的立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暗示对方的不诚实或不道德。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国际关系,政敌的概念更为中性,更多关注于权力结构和政治博弈。
同义词中,“对手”强调竞争关系,“竞争者”侧重于争夺同一目标,“敌手”则带有更强烈的敌对意味。反义词中,“盟友”强调合作和支持,“伙伴”侧重于共同行动,“同僚”则指同一组织内的同事。
“政敌”一词源于中文,由“政”和“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政”指政治或政府,“敌”指敌人或对手。随着政治斗争的复杂化,这个词的含义也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政治对立关系。
在许多文化中,政敌的概念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在民主社会,政敌的存在被视为正常和必要的,有助于制衡和多样性。然而,在某些极权或专制社会中,政敌可能被视为威胁,甚至遭到打压。
提到政敌,可能会联想到政治斗争的激烈、权力游戏的复杂以及个人信念的坚持。这个词可能引发对正义与非正义、忠诚与背叛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政敌的概念可能体现在日常的政治讨论或选举活动中。例如,在观看政治辩论时,我们可能会对某位政治家的政敌持有特定看法,这影响我们对辩论的解读和评价。
在诗歌中,可以将政敌比喻为“夜幕下的阴影”,象征着隐藏的威胁和未知的挑战。在故事中,政敌可以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角色,通过他们的冲突和和解,展现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微妙。
在视觉上,政敌可能让人联想到对立的旗帜、紧张的面部表情或激烈的辩论场景。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激烈的演讲、紧张的辩论或政治宣传片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political adversary”或法语的“ennemi politique”,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但在具体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政敌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政治斗争的现实,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政治现象和社会动态。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