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40
“不周延”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概念的涵盖范围不全面、不完整。在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概念或命题在逻辑上没有涵盖其所有可能的情况或实例。
“不周延”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不”表示否定,“周延”原指逻辑上的全面涵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评价论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文化中,“不周延”常常与“全面”和“完整”相对立,强调在思考和表达时需要考虑所有相关因素,避免片面性和偏颇。
“不周延”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不安或不满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某种程度的缺陷或不足。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追求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指出他人观点或论述不周延的情况,这时我会尽量用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帮助对方完善其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周延”:
思想的翅膀,不周延的飞翔,
在夜空中,寻找完整的星光。
“不周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不完整的拼图,或者一段旋律中缺失的音符,这些都暗示了某种不完整或不全面的状态。
在英语中,“不周延”可以对应到“incomplete”或“partial”,这些词汇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不周延”这个词汇在逻辑和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思考和表达时要追求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周延”有助于提高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的精确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3.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1. 【不周】 延登
2.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