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6:38
啸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边吹口哨边唱歌,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歌唱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放纵情感的状态。
“啸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自由和放纵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啸歌”常常与隐士、文人墨客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啸歌”这个词给我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联想到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风声、鸟鸣,以及人们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体验过啸歌,当时我站在山顶,对着远方的山谷大声歌唱,那种自由和释放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啸歌”:
在晨曦中啸歌,
唤醒沉睡的山谷,
让自由的旋律,
回荡在每一片叶尖。
想象一个人站在山巅,风吹过他的发梢,他闭上眼睛,开始啸歌。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伴随着歌声,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回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istle and sing”,但这种表达缺乏“啸歌”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深度。
“啸歌”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歌唱方式,更蕴含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它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应用,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