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6:06
“凶逆”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凶”和“逆”。字面意思上,“凶”通常指不吉利、危险或有害的事物,而“逆”则指相反、违背或不顺从。结合起来,“凶逆”通常指的是行为或态度恶劣、叛逆、不顺从,或者指某种不吉利、危险的状态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凶逆”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或行为,如“他的行为凶逆,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叛逆行为,如“这个孩子最近变得凶逆,不听父母的话”。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犯罪行为或心理状态。
“凶逆”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凶”和“逆”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来描述不吉利或叛逆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凶逆”通常被视为负面的词汇,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相违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带有负面色彩,常用于描述那些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行为。
“凶逆”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通常与危险、叛逆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听众的警觉或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凶逆”这个词,除非在描述某些极端或叛逆的行为时。例如,在讨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严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凶逆”融入到描述黑暗或叛逆主题的诗句中: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凶逆之风,吹过荒原。
在视觉上,“凶逆”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混乱的场景,如暴风雨中的荒野。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刺耳的噪音或不和谐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bellious”或“dangerous”,但这些词在语义上可能没有“凶逆”那么强烈的负面色彩。
“凶逆”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那些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