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02
折叠: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物体的一部分向内或向外弯曲,使其与另一部分重叠或靠拢,以减小体积或改变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折叠常用于衣物、纸张、布料等物品的处理。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折叠”可以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记忆的片段或故事的转折。例如,“岁月如纸,一页页折叠起来,成为我们生命的书卷。”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折叠”通常指具体的动作,如“请把毛巾折叠好放在架子上。”
专业领域:在工程学或设计领域,“折叠”可能涉及复杂的机械结构或建筑设计,如“折叠桥”或“折叠屏手机”。
同义词:卷起、叠放、折合
反义词:展开、摊开
词源:“折叠”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文中,折叠的动作常用于描述衣物或纸张的处理方式。
演变:随着技术的发展,“折叠”的概念也扩展到电子产品(如折叠屏手机)和建筑设计(如折叠桥)等领域。
文化意义:在某些文化中,折叠纸张(如折纸艺术)被视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美学和精神层面的意义。
社会影响:折叠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折叠家具和电子产品,反映了社会对空间效率和便携性的需求。
情感反应:折叠动作常给人一种整洁、有序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过去记忆的联想,如折叠旧照片时的怀旧情感。
联想:折叠可以联想到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以及对细节和秩序的追求。
经历:在旅行中,折叠衣物和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行李和规划路线。
诗歌: 折叠的时光,藏在衣橱的深处, 每一次展开,都是回忆的涌流。 岁月如纸,轻轻折叠, 在心中,留下永恒的痕迹。
视觉联想:折叠的纸张、折叠的衣物、折叠的桥梁,这些图像都能唤起对秩序和结构的视觉美感。
听觉联想:折叠纸张时的沙沙声,或是折叠衣物时的轻微摩擦声,都能带来一种宁静和有序的听觉体验。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fold”与“折叠”相对应,用法和含义基本一致。在日语中,“折る”(おる)也指折叠,但在折纸艺术(Origami)中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理解:“折叠”不仅是一个日常动作,也是一种象征和隐喻,代表着秩序、变化和记忆。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折叠”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情感。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