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9:50
“作案”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进行犯罪活动,特别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法律和刑事侦查领域,用来描述某人或某团伙进行非法行为的动作或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作案”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情节的高潮部分,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悬疑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犯罪新闻或个人对犯罪行为的看法。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警察工作中,“作案”是一个常用术语,用来指代具体的犯罪行为。
同义词“犯罪”和“作案”在含义上非常接近,但“犯罪”更广泛,可以指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而“作案”更特指实施犯罪的具体行为。反义词则强调了与犯罪行为相对的正面行为。
“作案”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和“案”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作”有制造、进行的意思,“案”则有**、案件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描述犯罪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作案”一词可能带有不同的社会评价和道德判断。在强调法治和秩序的社会中,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色彩,与犯罪、违法等概念紧密相关。
“作案”这个词汇通常会引发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恐惧、厌恶和警惕。它与犯罪行为相关联,因此在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中,往往与不安全和危险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作案”这个词汇,但它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法律文件和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例如,在观看犯罪纪录片时,我们可能会听到警方讨论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作案”这个词汇用于描述一个复杂的犯罪计划或一个神秘的犯罪**,增加文本的悬疑和紧张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警方在现场勘查的场景,或是犯罪工具和作案现场的照片。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笛声、审讯室的对话声或是犯罪现场的紧张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ommit a crime”或“perpetrate an offen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实施犯罪行为的概念。
“作案”这个词汇在法律和刑事侦查领域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犯罪行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类专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理解相关信息。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