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35
作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算数”,即在计算或统计中被认可和接受;二是指“有效”,即某事物或行为具有实际意义或法律效力。
“作数”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和“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数”常指计算或数量,而“作”则有制造或进行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作数”逐渐演变为表示某事物具有实际意义或法律效力的词汇。
在**文化中,“作数”常与诚信和责任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期望他人的承诺和言论是“作数”的,这反映了社会对诚信的重视。
“作数”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信任和可靠性。它让我联想到在人际交往中,诚信和承诺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人们在讨论合同或协议时使用“作数”这个词,以确认某项条款或声明的法律效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数”:
在时间的河流中,
承诺如星辰闪烁,
唯有那些作数的,
照亮前行的路。
“作数”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法庭上的锤声,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声明的正式认可。
在英语中,“作数”可以对应为“count”或“valid”。例如,“Does your promise count?”或“Is this agreement valid?”
“作数”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日常交流,还广泛应用于法律和商业领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意图至关重要。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