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27:54
词汇“冢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冢舍”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冢舍”字面意思是指坟墓旁的房屋或小屋。其中,“冢”指的是坟墓,“舍”则是指房屋或住所。在古代,冢舍可能是守墓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供祭祀时使用的临时住所。
在文学作品中,“冢舍”常常用来营造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例如,在描述荒凉的墓地时,可能会提到冢舍,以增强场景的悲凉感。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
“冢舍”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墓地”、“坟墓”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重和祭祀是非常重要的。冢舍作为祭祀时使用的临时住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提到“冢舍”,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它让我想到荒凉的墓地,以及那些默默守护着逝去亲人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冢舍”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作为了解古代文化和*俗的一个窗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冢舍”:
古道边,冢舍静,
岁月无声,墓碑冷。
夜风起,灯火微,
思念如潮,泪满襟。
想象一下,在一片荒凉的墓地中,一座简陋的冢舍,四周是寂静的夜色,只有微弱的灯光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沉重和孤寂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墓地小屋”、“守墓人住所”等,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冢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古雅和凄凉感。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冢】
(形声。从宀(mì),豕(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冢,高坟也。 、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 、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 、 《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乃立冢土。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 清·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
【组词】
野冢、 疑冢、 冢人、 冢土、 冢田、 冢宅、 冢舍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