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41
词汇“凡草”的深入学*和分析:
“凡草”字面意思指的是普通的、常见的草,通常不包括那些具有特殊价值或用途的草本植物。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不显眼的植物。
“凡草”一词由“凡”和“草”组成。“凡”字古义为普通、一般,“草”字则指植物中的草本类。随着语言的发展,“凡草”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起眼的、普通的草本植物。
在**传统文化中,“凡草”有时被赋予了谦逊、坚韧的象征意义,与“君子”的品格相呼应,强调在平凡中见伟大。
“凡草”给人以平凡、朴实、坚韧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却在自然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凡草”来形容那些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事物,提醒自己不要忽视身边的小细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凡草虽微,却撑起大地之绿;人生虽凡,亦能绘出生命之彩。”
看到“凡草”这个词,我联想到一片广阔的草原,微风吹过,草叶轻轻摇曳的声音,以及远处牛羊的低鸣。
在英语中,“凡草”可以对应为“common grass”或“ordinary grass”,但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能与中文中的“凡草”有所不同。
“凡草”这个词虽然简单,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提醒我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重视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存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