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44
早时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早晨”或“清晨”的时间段,即一天中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刻。它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早,与“晚”相对。
“早时”由“早”和“时”两个字组成。“早”字古已有之,表示时间上的提前或早期;“时”字则表示时间。两者结合,强调了时间的早。
在**文化中,早晨常被赋予积极、清新的象征意义,如“一日之计在于晨”,强调早晨的重要性。
“早时”常带给人清新、宁静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新的一天的开始,充满希望和活力。
个人经历中,早时可能是晨跑、阅读或冥想的最佳时刻,有助于开启一天的正能量。
在诗歌中,“早时”可以用来描绘宁静的早晨景象,如:
早时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鸟儿的歌声,在空气中轻轻回荡。
结合图片,早时可能让人想到清晨的阳光、露珠和鸟鸣;结合音乐,可能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宁静的早晨氛围。
在英语中,“早时”可以对应为“early morning”或“dawn”,在不同文化中,早晨的象征意义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早时”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语境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指代时间,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早时”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时间和情感。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