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8:12
词汇“早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早旦”的字面意思是指清晨或黎明时分。其中,“早”表示时间上的早期或提前,“旦”则指天亮或日出。
由于“早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描绘清晨的宁静或新的一天的开始。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早旦”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早”和“旦”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但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在**传统文化中,清晨被视为一天中最为清新和充满活力的时刻,因此“早旦”可能被用来象征新的开始或希望。
“早旦”给人以清新、宁静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鸟鸣和初升的太阳。
由于“早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如果在一个需要描绘清晨氛围的写作任务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添文学色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早旦”来描绘清晨的美景:
早旦的微光中,
露珠闪烁着希望,
鸟儿的歌声,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的画面,阳光透过*雾,鸟儿在枝头鸣叫。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晨曲,如鸟鸣声和轻柔的钢琴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早旦”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清晨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awn”或“early morning”。
“早旦”作为一个描绘清晨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一种诗意和美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