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09
“傲岸不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高傲自大,不与众人合群。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不愿与普通人交往或妥协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傲岸不群”常用来描绘那些具有独特个性和才华的人物,他们因为自己的才华或信念而不愿随波逐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负、不合群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人的社交行为或个性特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孤高自许”更强调自我评价的高,而“傲岸不群”则强调与他人的隔离。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傲岸不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个性和社交行为的一种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多样化,但其核心意义——高傲且不合群——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合群和谦逊被视为美德,因此“傲岸不群”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然而,在现代社会,个性和独立性受到更多尊重,这个词汇有时也被用来赞扬那些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让我想到那些坚持自我、不妥协的人,另一方面也让我想到那些因为过于自负而难以相处的人。在表达上,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格格不入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显得傲岸不群,不愿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这种情况在团队合作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孤鹰傲岸不群,翱翔于世俗之上,不为尘世所困。”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高处,俯视着下方的众人。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旋律高亢、独奏的乐曲,象征着那种孤独而高傲的存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offish”或“aloof”,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不愿与人亲近的态度,但“傲岸不群”更强调的是高傲和不合群。
“傲岸不群”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了个性与社交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个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小明颇有点~, 让人难以接近。
1.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2.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