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06
“傲慢少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态度傲慢,缺乏应有的礼貌。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不尊重他人、行为举止不文明的人。
“傲慢少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傲慢少礼”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负面含义。它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规范的期望和评价。
这个词汇通常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不满。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受欢迎、难以相处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傲慢少礼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傲慢的同事,可能会导致团队合作的不顺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傲慢少礼,如冬日寒风,
吹散了温暖的笑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rogant and impolite”,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负面情感和评价是相似的。
“傲慢少礼”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逊和礼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同时也提醒我们自己避免类似的不良行为。
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不肯重用。
1.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
3.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4.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