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8:59
“凤叹虎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凤凰的叹息和**的注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或态度非常威严和庄重,通常用来形容有权威或地位高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凤叹虎视”常用来形容君王或高官的威严,如在历史小说或古代诗词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演讲或官方文件中,可能会出现。
同义词: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反义词:卑躬屈膝、低声下气
“凤叹虎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和动物象征。凤凰和在**文化中分别代表吉祥和高贵以及力量和威严。这个成语的形成和流传,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威和尊严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凤凰和都是重要的图腾和象征。凤凰代表女性之美和皇后的尊贵,而**则象征男性的力量和帝王的威严。因此,“凤叹虎视”这个成语在描述权威人物时,融合了这两种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帝王或将军。它传达了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威感,同时也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正式场合或历史人物时,可以用来增加描述的深度和色彩。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帝王的诗时,可以使用“凤叹虎视”来描绘其威严的形象:
金殿之上,凤叹虎视,
帝王之姿,威震四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龙袍的帝王,站在宫殿的高台上,目光如虎,神情如凤,这种形象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宏伟的宫殿、庄严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on's gaze”(狮子的凝视),用来形容某人的目光强大而有力,但不如“凤叹虎视”那样融合了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凤叹虎视”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的外在形象,更深层次地传达了权威和尊严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1.
【凤】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凤,神鸟也。朋,古文凤。 、 《书·益稷》-凤皇来仪。 、 《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凤皇于飞。 、 宋玉《对楚王问》-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组词】
凤求凰;凤子、 凤舸、 凤毛
2.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